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社交情境焦慮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簡稱SAD)


當你的研究有涉及到人際關係中的行為議題時,如:緊張、焦慮不安或恐懼,就可以考慮使用SAD量表。

什麼是社交情境焦慮量表?
社交情境焦慮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簡稱SAD),是由Watson Friend1969)所提出在測量社會焦慮的程度的量表,用於同時測查個體的社交焦慮和回避行為。社交焦虛量表主要測量主觀焦慮、言語表達及行為舉止。量表用於評定於社交場合中主觀社交焦慮的體驗,包含:陌生場合體驗、眾人注視體驗、尷尬事件體驗、陌生談話體驗、大眾演說體驗及與眾人相處。


社交情境焦慮的維度
社交情境焦慮量表總共有2個維度,包含:社交回避:個體進行社會交流活動時,常表現出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喜歡親近他人進行交流的行為表現;社交苦惱:個體對於出席參加社會活動時,與人交談時常表現出感到痛苦煩惱,非常不舒服的情緒反應。

社交情境焦慮的計分方式
把受試者被多種焦慮症狀煩擾的程度作為評定指標,採用2點量表級分,“是—否”方式評分,每個分量表的計分方法為反向題轉換後, 計算該分量表下所 有項目得分之和。 分數越高代表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惱的水準越高。
社交回避的題目:248913171819212224252627
社交苦惱的題目:13567101112141516202328

社交情境焦慮的具體題目
1.        即使在不熟悉的社交場合裡我仍然感到放鬆
  
2.        我儘量避免迫使我參加交際應酬的情形
  
3.        我同陌生人在一起時很容易放鬆
  
4.        我並不特別想去回避人們
  
5.        我通常發現社交場合令人心煩意亂
  
6.        在社交場合我通常感覺平靜及舒適
  
7.        在同異性交談時,我通常感覺放鬆
  
8.        我儘量避免與人家講話,除非特別熟
  
9.        如果有同新人相會的機會,我會抓住的
  
10.   在非正式的聚會上如有異性參加,我通常覺得焦慮和緊張
  
11.   我通常與人們在一起時感到焦慮,除非與他們特別熟
  
12.   我與一群人在一起時通常感到放鬆
  
13.   我經常想離開人群
  
14.   在置身于不認識的人群中時,我通常感到不自在
  
15.   在初次遇見某些人時,我通常是放鬆的
  
16.   被介紹給別人使得我感到緊張和焦慮
  
17.   儘管滿房間都是生人,我可能還是會進去的
  
18.   我會避免走上前去加入到一大群人中間
  
19.   當上司想同我談話時,我很高興與他談話
  
20.   當與一群人在一起時,我通常感覺忐忑不安
  
21.   我喜歡躲開人群
  
22.   在晚上或社交聚會上與人們交談對我不成問題
  
23.   在一大群人中間,我極少能感到自在
  
24.   我經常想出一些藉口以回避社交活動
  
25.   我有時充當為人們相互介紹的角色
  
26.   我儘量避開正式的社交場合
  
27.   我通常參加我所能參加的各種社會交往,不管是什麼社交活動,我一般是能去就去
  
28.   我發現同他人在一起時放鬆很容易
  

問卷出處:
Watson, D., & Friend, R. (1969). Measurement of social-evaluative anxiet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33, 448-457.


文章推薦
本期,為大家推薦2篇應用SAD量表的TSSCI論文,觸類旁通,總有一篇啟發你的學術靈感!

高職護生升學考試的壓力、因應行為與心理健康
汪惠芬、張媚(2005)
Th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13(2)106-116

摘要:加強護理教育以提昇護理專業的起始能力是台灣護理教育體系的重要課題與展望。為了符合未來技術人力的需求,一般技職教育體系的護生不僅有意願繼續升學,也同樣面臨升學競爭。本研究以橫斷式調查法,探討高職護生在大專與四技的升學考試準備階段:(l)壓力感受與壓力源及使用的因應行為;(2)壓力感受對因應行為的影響;(3)比較不同因應行為在壓力影響心理健康過程中的緩衝效果。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包括北台灣兩所三年制的高職護理學校中441位有升學意願的應屆畢業生。研究工具包括壓力量表,因應行為量表與中國人健康問卷。研究結果顯示五個主要的壓力源依序為:考試、個人期望、課業、教師期望與父母期望。研究對象普遍以問題導向因應行為,包括積極行動與社會支持來處理升學壓力,情緒導向因應行為的使用與升學壓力感受增強有顯著的相關,包括逃避與情緒困擾二項。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顯示,問題導向因應行為具有主效果,可以緩衝壓力對心理健康的負向影響,且壓力與問題導向的因應行為彼此問的交互作用指出這樣的緩衝效果在升學壓力維持輕度至中重度時最明顯。相反地,情緒導向因應行為產生的主要效果卻會惡化研究對象心理健康,且壓力與情緒導向因應行為並沒有交互作用產生。

國中生社會地位、合作與競爭對其英語科學業成就、社會焦慮、成就動機及歸因風格之影響
蘇郁嵐、陳李綢(2007)
教育心理學報,39(1)111-127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社會地位、合作學習對其英語科學業成就、社會焦慮、成就動機及歸因風格之影響。本研究抽取全省1571名樣本,以「社會焦慮量表」、「英語科成就動機量表」和「歸因風格問卷」為工具進行調查。並採用二因子實驗設計,以二班國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教學實驗研究。再以英語科學業成就、社會焦慮、成就動機、歸因風格和社會地位等為依變項施以前後測,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a)在合作氣氛情境中學習的學生,其學習成果較在傳統情境中學習者佳,且社會焦慮感明顯低於在傳統情境中學習者。不論在合作或傳統情境中學習,學生的英語科成就動機與歸因風格均未明顯變化。(b)英語科成就動機高者,負面評價焦慮感較高,社會情境焦慮感較低。(c)國中女生面對他人批評時的焦慮程度較男生高;男生面對社交情境的緊張焦慮較女生高。女生的「英語科成就動機」明顯高於男生。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歸納結論,並針對教學上、輔導工作上與未來研究上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